在金融全球化持續推進的背景下,中國資本市場正逐步擴大雙向開放。在相關政策支持下,產品、機構與市場的互聯互通機制不斷完善,進壹步促進了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和金融穩定。
基於資產配置分散風險的需求,越來越多投資者將目光轉向海外市場。其中,港股市場與持續走強的A股相比,雖整體漲幅較為溫和,但其低估值特性仍吸引資金持續流入。南向資金年內累計流入規模已突破萬億,顯示投資者對港股的配置意願不斷增強。
目前通過場內渠道佈局港股市場的工具主要有兩類ETF:壹是跨境ETF(QDII產品),數量已超過170只,多數支持T+0交易,是投資者較為熟悉的產品;二是互聯互通港股ETF(簡稱港股通ETF),目前數量為17只,屬於相對小眾但逐漸受到關註的投資工具。
自2022年7月4日ETF被納入港股通標的以來,港股通ETF為內地投資者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的跨境資產配置工具。經過三年多發展,該類產品總規模已接近350億元。相關管理人以香港及境外機構為主,如華夏基金(香港)、易方達資產管理(香港)、貝萊德等。
與跨境ETF相比,港股通ETF具備壹定優勢。首先,在費用方面,由於不涉及跨境調倉和額度管理,費率普遍較低,例如盈富基金的管理費低至萬分之四。其次,港股通ETF不佔用QDII額度,避免了額度緊張帶來的申購限制。此外,其交易時間與港股壹致,較A股多出壹個半小時,便於投資者捕捉A股收盤後的市場機會,同時規避傳統ETF的折溢價波動問題。
從業績表現看,17只港股通ETF年內收益率均超過20%,多數產品跑贏了跟蹤同類標的的A股指數的表現。以華夏恒生生科ETF(3069.HK)為例,作為目前唯壹壹只行業類港股通ETF,憑借在創新藥領域的高純度佈局,年內收益實現翻倍。另壹方面,基於恒生指數構建的ESG增強指數產品也表現突出,如華夏恒指ESG(03403.HK)和易方達恒指ESG(03039.HK)年內收益率接近40%,體現出基金管理人的主動管理能力。
規模方面,港股通ETF增長顯著。南方東英旗下的恒生科技指數ETF(3033.HK)份額已突破100億份,成為香港市場首只達到這壹規模的ETF產品,市佔率超過80%。從流動性和資金流向看,南方東英恒生科技ETF(3033.HK)、恒生中國企業ETF(2828.HK)以及盈富基金(2800.HK)成交較為活躍。
多家機構對港股後市持樂觀態度。華鑫證券指出,在南向資金持續流入及美國降息預期加強的背景下,港股可能迎來內外資共振行情,科技板塊有望補漲。招商證券則認為,流動性改善對港股表現的推動力較強,互聯網和科技行業仍具備長期配置價值。隨著反內卷政策推進和AI技術疊代,港股科技板塊有望迎來新壹輪發展機遇。
新時空聲明 : 未經授權,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內容。新時空及授權的第三方信息提供者竭力確保數據準確可靠,但不保證數據絕對正確。本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交易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