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股 > 正文

時空之星|中國領先的聚光集熱系統供應商!可勝技術遞表H股

新時空 · 2025/09/24 13:16 · 作者:港陆通
浙江可勝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原浙江中控太陽能技術有限公司)作為國內領先的聚光集熱系統供應商,其技術實力已得到行業廣泛認可。

2025年9月24日,中國太陽能光熱發電領域的領軍企業浙江可勝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香港交易所提交上市申請書,獨家保薦人為中信建投國際。此舉標誌著這家專註於塔式熔鹽儲能光熱發電技術的高新技術企業邁出了資本化運營的關鍵壹步,有望成為港股市場光熱發電板塊的重要新生力量。

浙江可勝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原浙江中控太陽能技術有限公司)作為國內領先的聚光集熱系統供應商,其技術實力已得到行業廣泛認可。根據公開信息,可勝技術專註於塔式光熱發電技術的研發與產業化,其核心業務聚光集熱系統是光熱發電站的關鍵組成部分,直接影響電站的效率與發電量。經過十余年技術積累,公司已攻克定日鏡設計制造、高精度聚光控制、大規模鏡場集群控制等技術難題,成功研發了高精度智能定日鏡、高效全自動校正系統、大規模鏡場控制系統等核心裝備。值得壹提的是,公司自主研發的“大規模鏡場控制系統”早在2021年就被認定為“浙江制造精品”,而此前其“高精度智能定日鏡”產品也已入選2020年度“浙江制造精品”名單。

在財務業績方面,公司收入實現大幅增長,從2022年的人民幣20.85百萬元增至2023年的人民幣857.89百萬元,2024年進壹步達到人民幣2,189.27百萬元,同比增長率在2023年和2024年分別高達4,016%和155.2%。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收入為人民幣980.94百萬元(未審核),顯示持續增長勢頭。盈利能力方面,公司從2022年凈虧損人民幣91.26百萬元轉為2023年凈利潤人民幣248.33百萬元,2024年凈利潤增至人民幣540.06百萬元,毛利率從2022年的2.4%提升至2023年的36.1%和2024年的31.7%,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穩定在31.9%,反映出成本控制和運營效率的提升。

現金流狀況顯著改善,經營活動中所用/所得現金凈額從2022年凈流出人民幣169.34百萬元轉為2023年凈流入人民幣930.57百萬元,2024年凈流入人民幣328.58百萬元,2025年上半年凈流入人民幣366.76百萬元,表明業務擴張和項目回款能力增強。關鍵財務比率也顯示健康態勢,權益回報率(ROE)從2023年的21.5%提升至2024年的34.2%,總資產回報率(ROA)從2023年的12.5%增至2024年的17.2%,流動比率2024年為1.8,資產負債比率2024年為4.9%,整體財務結構穩健。

可勝技術的技術優勢在實際項目中得到充分驗證。公司承建的青海中控德令哈50MW塔式熔鹽光熱電站表現出色,成為全國首個年發電量完全達到設計水平的光熱電站,甚至有望成為全球首個超出年度設計發電量10%的塔式熔鹽儲能光熱電站。該電站的成功運行驗證了塔式光熱發電項目在中國西北高海拔、低溫、多風沙惡劣環境下的可行性,也證明了中國自主研發的塔式光熱發電技術已經成熟。公司董事長兼總工程師金建祥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通過德令哈項目積累的經驗,公司後續項目有望在18個月內實現連續12個月累計發電量達到設計值的目標,顯著改善光熱電站學習期長、產能爬坡慢的行業痛點。

在知識產權方面,可勝技術已形成完善的自主知識產權體系。截至2023年底,公司在聚光集熱領域已擁有有效專利103項(其中發明專利83項),軟件著作權32項。而早在2022年,其大規模鏡場控制系統及相關技術就已取得授權專利43項(其中發明專利38項)。公司還牽頭制定了IEC國際標準《太陽能光熱發電站鏡場控制系統》,並編制了《塔式太陽能光熱發電站集熱系統技術要求》、《塔式太陽能光熱發電站定日鏡技術要求》兩項國家標準,彰顯了其在行業內的技術領導地位。

市場前景方面,可勝技術已在國內光熱市場佔據領先地位。目前在建的風光大基地光熱項目中,由可勝技術提供聚光集熱系統集成供貨的項目合計達1150MW,市場份額遙遙領先。隨著國家“雙碳”戰略的深入推進,光熱發電作為壹種可提供穩定電力的清潔能源技術,其市場空間將進壹步擴大。金建祥曾指出,塔式技術路線在我國已建成的大型光熱電站中約佔60%的份額,由於塔式定日鏡採用雙軸跟蹤形式,可減少太陽高度角變小帶來的余弦效率損失,特別適合我國中高緯度地區。

根據北京科技大學循環經濟研究院披露的數據,塔式熔鹽儲能光熱電站投資回收期約為13年,技術壽命長達數十年。此外,光熱發電還具有顯著的附加效益:既可作為支撐電源與調節電源配套光伏、風電,提高特高壓通道利用率;又可通過鏡場防風固沙,改良生態環境,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雙贏。

可勝技術此次赴港上市,有望借助資本市場力量進壹步擴大其在光熱發電領域的技術優勢和市場份額,加速推動光熱發電成本的降低和商業化應用的普及,為中國乃至全球能源轉型貢獻重要力量。隨著招股說明書的後續披露,市場將更清晰地了解該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發展戰略。

新時空聲明: 未經授權,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內容。新時空及授權的第三方信息提供者竭力確保數據準確可靠,但不保證數據絕對正確。本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交易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