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科技 > 正文

壹個人幹掉壹個團隊,他用“AI工作流”撐起千萬美元營收

新時空 · 2025/10/29 10:06 · 作者:港陆通
在AI創業浪潮中,27歲成澤毅掌舵WaveSpeedAI,以人均產出100萬美金的高人效和差異化競爭策略嶄露頭角。

在今天這個AI喧囂、算力狂飆的時代,創業這件事似乎又被重新定義了。妳看到的是融資榜單上令人眼花繚亂的數字,是模型更新的壹波接壹波,是朋友圈裏誰又跑去開源社區“割了壹波星”。但在這些現象背後,真正決定成敗的,往往不是技術本身,而是壹種稀有卻真實存在的創業者心態——自我燃燒式地“卷”,同時又清醒地建立體系、佈局未來。

這正是27歲的成澤毅,WaveSpeedAI的創始人,給我留下的最深印象。

image

“996”都不夠用了

“早上9點到晚上12點,壹周6–7天。”當我隨口問了個工作時長的問題時,沒想到得到了這樣的答案。比“996”還要激進的節奏可這並不是炫耀的資本,而是壹種身處技術洪流中被動與主動的交織。成澤毅不是為了“奮鬥而奮鬥”,而是被困在當下AI基礎設施尚不成熟的現實中,被迫“親力親為”。

但他並不沮喪,甚至還在憧憬未來:等AI coding的界面真正下沈到手機層級,他就能壹邊健身壹邊“巡邏式”工作,讓Agent自動跑流程,自己只需隔十分鐘確認方向即可。他相信,未來的工作模式將不再是坐在電腦前連續十小時,而是像指揮官壹樣,與AI共舞。

AI讓工作變輕鬆了嗎?答案可能正相反

AI的確讓我們從低效中解放了出來,但它也悄然提高了“工作者”的標準。在AI coding時代,能寫代碼早已不稀奇,關鍵在於妳寫得是否夠“好看”、夠“可調用”、夠“具備參考價值”。成澤毅的標準是:妳的代碼能否成為AI的prompt,能否被AI學習、繼承、擴展。如果不能,那妳只是在“寫”,而不是在“塑造知識”。

在過去的工程師體系裏,後端、算法、前端、數據是涇渭分明的模塊。但在AI coding面前,真正有價值的人是“全能型”選手。就像成澤毅說的,他從壹個後端工程師,被AI逼成了壹個能寫算法、做調度、連開源模型也能改的“卷王”。

可這不是簡單的“自己幹省錢”,而是在公司資源有限、市場節奏快的情況下,對效率的極致追求。壹家公司營收千萬美金、卻只有十來個員工,靠的不是節儉,而是系統性的重構。他用Monorepo集中代碼倉,方便AI介入;用低代碼平臺構建工作流,讓非核心人員也能有效參與;再以開發者友好的服務體系,將產品從“能用”打磨到“好用”。

創業不是“找風口”,而是“做生態位的自洽”

過去,我們常把AI創業想像成壹場賽跑,看誰能率先訓練出更強的模型,佔據技術高地。但成澤毅顯然不這麽看。他強調的不是“比妳強”,而是“比妳更貼近用戶”。WaveSpeedAI並不買GPU,不燒錢搞重資產,而是靠精細打磨的API、全天候響應的Discord社群和深度客戶研究來獲得用戶的信任。

在他眼裏,真正的差異化不是多開發幾個功能,而是讓客戶在使用妳的產品時,“不需要再懂技術”。妳幫他省掉理解文檔、調試API的時間,妳就是最好的基礎設施。

這甚至顛覆了很多人對“開源”的看法。他承認,在AI coding時代,大量的代碼已經可以由模型生成,傳統意義上的開源倉庫價值在下降。那麽新的開源是什麽?是idea的開源、workflow的開源、創意層的開源。是讓別人可以直接構建在妳身上的那種開放性,而不是簡單的代碼片段。

站在浪頭上,妳能否沈下去構建?

這場對話的結尾,我問他:妳想成為哪種公司?

他沒有說“改變世界”這種高調口號,而是說,希望全球所有在做圖像、視頻領域開發的人,壹提起AI生成的底座,腦中第壹個跳出的就是WaveSpeedAI。

他說得平靜,卻極具穿透力。這是所有想在AI時代做點事的創業者,必須面對的終極問題:妳是在浪潮之上“跑馬圈地”,還是在底部搭建“心智原點”?

在這場前所未有的技術變革中,真正的壁壘未必是最亮眼的融資額,也未必是跑在最前面的模型能力,而是妳能否用“品味”去打磨系統,用“系統”去賦能客戶,用“客戶”去驗證方向。

AI讓世界加速了,但最終留下的,依舊是那些構建者。構建者的品味、韌性與節奏,才是這個時代真正的護城河。

有時候,壹個人的“卷”不是為了讓別人看到他的努力,而是他自己不願意交出方向盤。在所有人都想“借助AI少幹點活”的時候,他卻更想“借助AI做對的事”。

這,也許是最值得尊敬的“卷”。

訪談精選 Q&A

創始人與工作狀態

Q1: 作為WaveSpeedAI的創始人,目前的工作強度和狀態是怎樣的?

成澤毅: 目前處於“超負荷”狀態,工作時間從早上9點或10點壹直持續到深夜12點 ,每周工作6到7天 。他認為這種工作模式需要改變,並提到上次的體檢結果“已經有點嚇人”,因此需要多花時間鍛煉 。他將長時間工作的部分原因歸結為“AI coding的技術還不成熟” 。

Q2: 如何看待AI對程式設計師職業發展的影響,特別是對於“35歲危機”的看法?

成澤毅: AI的出現反而讓資深程式設計師的價值凸顯 。過去,行業普遍認為35歲以上的程式設計師因為體力下降而失去價值 。但現在,AI讓編程這件事“更講究經驗了”,因此那些經驗豐富的資深工程師因為經驗豐富反而更能發揮價值 。同時,AI也賦能工程師,讓他自己從壹個專註於後端的開發者,變成了壹個能完成所有全棧工作的“卷王” 。

公司運營與戰略

Q3: WaveSpeedAI的公司規模、營收和人效表現如何?

成澤毅: 公司目前是壹個十來人的精幹團隊,其中運營人員佔比較多 。在營收方面,公司的年經常性收入(ARR)已達到1000萬美金 ,由此計算出的人均產出效率(人效)約為100萬美金,這是壹個非常高的水平 。

Q4: 在只有十來名員工的情況下,WaveSpeedAI是如何實現如此高的人效和營收的?

成澤毅:我自己承擔了大量的全棧開發工作,這是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之壹 。

工作流自動化: 公司內部利用像N8N這樣的低代碼平臺,將部分工作制作成標準化的工作流,讓非核心開發人員也能參與其中 。

先進的開發架構: 公司採用“monorepo”(單壹代碼倉庫)的開發架構,將所有代碼都放在壹個倉庫裏 。這樣做的好處是,無論是AI Agent還是開發者自己,檢索代碼都變得非常容易,從而極大地提升了協作和自動化效率 。

Q5: WaveSpeedAI如何獲取全球用戶並維持低流失率?

成澤毅:

SEO與開源引流: 公司非常重視SEO(搜尋引擎優化) 。在早期,創始人通過在自己知名的開源項目倉庫中加入官網連結,為網站帶來了約壹半的初始流量 。

硬核的客戶服務: 服務是增長的核心,提供7x24小時的硬核響應,為所有規模的客戶提供“貼身服務” 。

超越期待的客戶支持: WaveSpeedAI的用戶流失率極低。壹個獨特的做法是,我們會主動去研究客戶的產品,幫助客戶進行優化,有極強的“客戶意識”。

產品與市場

Q6: WaveSpeedAI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麽?如何與模型原廠或其他平臺進行差異化競爭?

成澤毅: 核心戰略是“差異化競爭” 。即使是同壹個模型,也能賣出差異化 。

靈活性與穩定性: 相比其他平臺,WaveSpeedAI的API更靈活、穩定性更高,能輕鬆嵌入自動化工作流 。

豐富的產品品類: 他們不僅提供主流模型,還擁有許多其他平臺沒有的功能,如數字人、視頻超分、去水印等,並且支持開源模型 。這是他們通過SEO轉化的壹個重要手段 。

超越原廠的目標: 他們的目標是做到“比原廠更比原廠”,將開源模型這些可能被視為“廢品”的資源,通過他們的技術和服務,壓榨出其商業價值,最終打造成“蘭博基尼”級別的可用產品 。

Q7: WaveSpeedAI主要服務於哪類客戶?與Pika、Runway等直接面向創作者的平臺有何不同?

成澤毅: WaveSpeedAI更多是面向開發者(Developer-Friendly) ,即那些希望開發集成AI功能的應用程式的團隊 。與Pika等主要面向終端用戶或創作者(Creator)的平臺不同,WaveSpeed AI提供的是底層的API能力,可以幫助客戶降低開發成本,因為使用他們的服務後,客戶自己“開發人員的費用可以省掉” 。

Q8: 對於創業公司而言,採用重資產模式(如自購GPU)您怎麽看?

成澤毅: 對於創業公司來說,走重資產路線是壹個“非常危險的行為” 。因此,WaveSpeedAI從創立至今,都沒有自己購買GPU等重資產 。

未來與建議

Q9: 對於希望在AI時代創業的小團隊,您有什麽具體的建議?

成澤毅: “品味”很重要 。這裏的“品味”具體指:建立壹個高質量的公司內部代碼倉庫 。創業者需要保證“第壹行代碼就要寫得漂亮” ,並將優秀的實踐和工作流程整理成SOP(標準操作程序) 。這樣,AI編程工具就能基於這些高質量的“例子”和SOP進行學習和工作,從而高效、高質量地完成任務 。

Q10: WaveSpeedAI對未來的規劃和目標是什麽?

成澤毅: 長期目標是在全球開發者中建立“心智上的領先” 。他們希望未來當開發者想做AI開發時,甚至向ChatGPT提問時,都會被推薦WaveSpeedAI 。在業務上,公司會繼續追求營收的快速增長 ,並計劃基於現有能力,推出更多垂直領域的產品,例如他們效果已經很好的數字人產品 。最終,他們希望與客戶共同成長,幫助客戶“長成壹個巨頭” 。

新時空聲明: 本內容為新時空原創內容,復制、轉載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本內容,須註明來源“新時空”或“NewTimeSpace”。新時空及授權的第三方信息提供者竭力確保數據準確可靠,但不保證數據絕對正確。本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交易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