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迄今,全球主要股指在宏觀不確定性中劇烈波動。美國貨幣政策預期反復、歐洲能源鏈再平衡、地緣沖突此起彼伏,令風險資產持續承壓。
然而,若將觀察維度拉長至全年,可清晰發現亞太市場已率先顯現韌性:韓國綜合指數在技術周期與出口復蘇雙重加持下壹馬當先;日經225雖受內需疲軟掣肘,仍憑借低估值與穩健現金流跑贏納斯達克100;港股科技板塊則在估值重塑與流動性改善共振中實現深度修復。曾被部分資金視為“配角”的亞太資產,正以高彈性悄然吸引全球配置目光。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10月發佈的《區域經濟展望》中,將2025年亞太整體GDP增速上調至4.5%,較全球均值高出近160個基點。AI投資周期、供應鏈區域化重構及數字經濟擴張,成為企業盈利持續上修的核心驅動力。宏觀與微觀信號疊加,使亞太市場呈現出“高成長+低相關”的稀缺屬性,為獲取超額收益提供土壤。
三重底層邏輯支撐區域貝塔
第壹重:高成長與高穩定性並存
東南亞新興經濟體人口紅利與城鎮化率提升,帶來持續需求擴張;中日韓產業鏈完備、研發強度領先,提供穩定性錨點。
2024年9月前20日,韓國出口同比增速18%,越南、泰國4月出口額分別增長20%與16%,外需回補跡象顯著。根據同花順iFinD統計,亞太地區2025年整體出口增速有望保持在8%以上,高於過去五年均值。
第二重:貨幣政策空間充裕
美聯儲降息僅走完首輪周期三分之壹,亞太多數經濟體政策利率仍顯著高於零軸,且核心通脹溫和,為後續逆周期調節預留空間。
4月以來,美元指數自106回落至100附近,美債收益率下行推動全球資金再平衡。期間,外資凈買入日本股債合計8萬億日元,創2005年以來同期新高;泰國、印尼股市亦結束此前連續7個月凈流出。MSCI亞太(除日本)指數2025—2026年盈利增速被高盛上調至9%,估值與業績有望迎來“戴維斯雙擊”。
第三重:天然對沖與分散化收益
亞太內部經濟結構差異顯著:澳大利亞倚重資源出口,印度依賴內需與服務業,韓國專註高端制造,日本則在全球產業鏈中扮演關鍵零部件與材料供應商角色。
同花順數據顯示,中日經濟增長相關性僅8%,中韓22%,顯著低於歐美主要市場間60%以上的相關系數。低相關性帶來組合層面的波動率衰減效應,使區域指數風險調整後收益更具吸引力。
從資金層面看。6月以伊達成停火協議後,油價快速回落,全球避險情緒降溫;同期,美英與我國重啟高層經貿對話,市場普遍判斷“關稅峰值”已過。此前受壓的出口、航運及電子產業鏈利空出盡,成為資金回流首選。據EPFR統計,截至11月中旬,主動型全球基金對亞太(除日本)持倉比例較年初提升2.3個百分點,為2018年以來最大增幅。
行業層面,AI算力、機械人、電動車及儲能技術持續疊代,亞太憑借人口規模、工程師紅利與垂直壹體化優勢,佔據關鍵制造環節。臺積電、三星、索尼等龍頭資本開支強度創歷史新高,帶動上遊設備、材料及下遊封測環節盈利快速釋放。以半導體為例,2025年亞太區域整體產能擴張預計佔全球新增產能的72%,相關板塊盈利增速有望連續第三年保持在20%以上。
港股“翻倍基”實例與策略啟示
對普通投資者而言,通過交易所買賣基金(ETF)參與亞太行情,可兼顧分散化與交易效率。港股市場因產品豐富、幣種多元、監管透明,成為配置亞太的重要門戶。
三星亞太元宇宙ETF(02848.HK)
追蹤Solactive亞太元宇宙指數,覆蓋13個市場信息科技、通信服務及半導體龍頭,前十大權重包括臺積電、三星電子、索尼、Keyence等。受益於AI伺服器、高端CIS及遊戲硬件需求爆發,該產品年初至今凈值上漲383.76%,在全部港股ETF中排名第壹。
Xtrackers越南MSCI總回報ETF(03087.HK)
標的指數為越南大型股市值覆蓋85%的旗艦基準,成分股集中在金融、地產及消費零售。英特爾、三星、Amkor等跨國企業持續追加投資,帶動1—9月越南註冊FDI同比增長21%,出口額增長18%。指數年內收益105.05%,成為捕捉東南亞高成長的核心工具。
對於風險承受能力適中的投資者,可採取“核心—衛星”框架:以MSCI亞太(除日本)指數ETF作為核心倉位,獲取區域貝塔;同時根據利率、匯率及景氣周期,階段性增配韓國、越南或印度等單壹市場產品,以提升組合夏普比率。
歷史回測顯示,在美聯儲暫停加息、美元指數回落階段,上述策略相對單純持有美股大盤的年化超額收益可達4—6個百分點。
新時空聲明: 本內容為新時空原創內容,復制、轉載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本內容,須註明來源“新時空”或“NewTimeSpace”。新時空及授權的第三方信息提供者竭力確保數據準確可靠,但不保證數據絕對正確。本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交易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