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迄今,全球主要股指在宏观不确定性中剧烈波动。美国货币政策预期反复、欧洲能源链再平衡、地缘冲突此起彼伏,令风险资产持续承压。
然而,若将观察维度拉长至全年,可清晰发现亚太市场已率先显现韧性:韩国综合指数在技术周期与出口复苏双重加持下一马当先;日经225虽受内需疲软掣肘,仍凭借低估值与稳健现金流跑赢纳斯达克100;港股科技板块则在估值重塑与流动性改善共振中实现深度修复。曾被部分资金视为“配角”的亚太资产,正以高弹性悄然吸引全球配置目光。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10月发布的《区域经济展望》中,将2025年亚太整体GDP增速上调至4.5%,较全球均值高出近160个基点。AI投资周期、供应链区域化重构及数字经济扩张,成为企业盈利持续上修的核心驱动力。宏观与微观信号叠加,使亚太市场呈现出“高成长+低相关”的稀缺属性,为获取超额收益提供土壤。
三重底层逻辑支撑区域贝塔
第一重:高成长与高稳定性并存
东南亚新兴经济体人口红利与城镇化率提升,带来持续需求扩张;中日韩产业链完备、研发强度领先,提供稳定性锚点。
2024年9月前20日,韩国出口同比增速18%,越南、泰国4月出口额分别增长20%与16%,外需回补迹象显著。根据同花顺iFinD统计,亚太地区2025年整体出口增速有望保持在8%以上,高于过去五年均值。
第二重:货币政策空间充裕
美联储降息仅走完首轮周期三分之一,亚太多数经济体政策利率仍显著高于零轴,且核心通胀温和,为后续逆周期调节预留空间。
4月以来,美元指数自106回落至100附近,美债收益率下行推动全球资金再平衡。期间,外资净买入日本股债合计8万亿日元,创2005年以来同期新高;泰国、印尼股市亦结束此前连续7个月净流出。MSCI亚太(除日本)指数2025—2026年盈利增速被高盛上调至9%,估值与业绩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
第三重:天然对冲与分散化收益
亚太内部经济结构差异显著:澳大利亚倚重资源出口,印度依赖内需与服务业,韩国专注高端制造,日本则在全球产业链中扮演关键零部件与材料供应商角色。
同花顺数据显示,中日经济增长相关性仅8%,中韩22%,显著低于欧美主要市场间60%以上的相关系数。低相关性带来组合层面的波动率衰减效应,使区域指数风险调整后收益更具吸引力。
从资金层面看。6月以伊达成停火协议后,油价快速回落,全球避险情绪降温;同期,美英与我国重启高层经贸对话,市场普遍判断“关税峰值”已过。此前受压的出口、航运及电子产业链利空出尽,成为资金回流首选。据EPFR统计,截至11月中旬,主动型全球基金对亚太(除日本)持仓比例较年初提升2.3个百分点,为2018年以来最大增幅。
行业层面,AI算力、机器人、电动车及储能技术持续迭代,亚太凭借人口规模、工程师红利与垂直一体化优势,占据关键制造环节。台积电、三星、索尼等龙头资本开支强度创历史新高,带动上游设备、材料及下游封测环节盈利快速释放。以半导体为例,2025年亚太区域整体产能扩张预计占全球新增产能的72%,相关板块盈利增速有望连续第三年保持在20%以上。
港股“翻倍基”实例与策略启示
对普通投资者而言,通过交易所买卖基金(ETF)参与亚太行情,可兼顾分散化与交易效率。港股市场因产品丰富、币种多元、监管透明,成为配置亚太的重要门户。
三星亚太元宇宙ETF(02848.HK)
追踪Solactive亚太元宇宙指数,覆盖13个市场信息科技、通信服务及半导体龙头,前十大权重包括台积电、三星电子、索尼、Keyence等。受益于AI服务器、高端CIS及游戏硬件需求爆发,该产品年初至今净值上涨383.76%,在全部港股ETF中排名第一。
Xtrackers越南MSCI总回报ETF(03087.HK)
标的指数为越南大型股市值覆盖85%的旗舰基准,成分股集中在金融、地产及消费零售。英特尔、三星、Amkor等跨国企业持续追加投资,带动1—9月越南注册FDI同比增长21%,出口额增长18%。指数年内收益105.05%,成为捕捉东南亚高成长的核心工具。
对于风险承受能力适中的投资者,可采取“核心—卫星”框架:以MSCI亚太(除日本)指数ETF作为核心仓位,获取区域贝塔;同时根据利率、汇率及景气周期,阶段性增配韩国、越南或印度等单一市场产品,以提升组合夏普比率。
历史回测显示,在美联储暂停加息、美元指数回落阶段,上述策略相对单纯持有美股大盘的年化超额收益可达4—6个百分点。
新时空声明: 本内容为新时空原创内容,复制、转载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本内容,须注明来源“新时空”或“NewTimeSpace”。新时空及授权的第三方信息提供者竭力确保数据准确可靠,但不保证数据绝对正确。本內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