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創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首創證券”)向香港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在香港主板掛牌上市,中信證券、中國銀河國際、中信建投國際和中銀國際為聯席保薦人。
目前全市場已有13家券商實現兩地上市,這家總部位於北京的券商有望成為第14家“A+H”上市券商。
據了解,首創證在2022年12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掛牌,至今尚不足三年。截至2025年10月21日收盤,公司市值約為588.2億元。
全牌照架構經營,平均總資產收益率行業第壹
公開資料顯示,首創證券成立於2000年,是壹家綜合性證券公司,為中國的機構、個人及企業客戶提供多樣化的金融產品及服務。
首創證券採用全牌照架構經營,涵蓋證券經紀、證券投資咨詢、證券承銷與保薦、證券自營、證券資產管理、融資融券、證券投資基金銷售、代銷金融產品等全業務領域。
招股書披露顯示,首創證券的主要業務包括資產管理類、投資類、投資銀行類和財富管理類業務。
其中,資產管理類業務包括資產管理業務;由全資子公司首正德盛開展的私募投資基金業務;及通過聯營企業中郵創業基金開展的公募基金業務。
投資類業務。根據投資品種的不同,投資類業務分為固定收益投資交易業務;權益類證券投資業務;新三板做市業務;及另類投資業務。
投資銀行類業務主要包括債券承銷及ABS;股票保薦及承銷;及財務顧問服務。
財富管理類業務。主要包括證券經紀;證券投資咨詢服務;金融產品銷售;信用業務研究業務;及期貨業務。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在中國會計準則下,2022年至2024年,首創證券的收入及凈利潤年復合增長率,在中國42家A股上市證券公司中分別排名第五及第十。
於2024年,根據中國會計準則,首創證券的平均總資產收益率及扣非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在上述A股已上市證券公司中分別排名第壹及第七。
年營收突破35億元,業績增速放緩
在業績表現上,近年來,首創證券業績實現快速增長。
招股書顯示,2022至2024年,首創證券分別實現收入、收益及其他收入總額分別為25.37億元、29.79億元、36.02億元;同期凈利潤分別為5.55億元、7.01億元、9.85億元。
2022年、2023年及2024年,首創證券的平均總資產收益率分別為1.5%、1.7%及2.2%,扣非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分別為5.4%、5.7%及7.6%。
值得註意的是,盡管首創證券近三年業績呈現增長態勢,不過在2025年上半年的業績增速有所放緩。
2025年上半年,首創證券收入、收益及其他收入總額為18.55億元,同比增速為0.68%;而歸母凈利潤為4.90億元,同比增速僅為2.79%,與過去三年相比明顯放緩。
具體比較來看,2023年,首創證券的總收入、收益及其他收入同比增加17.5%;2024年同比進壹步增加20.9%;近三年年復合增長率為19.2%。
凈利潤在2023年凈利潤同比增加26.3%,2024年同比增加40.5%,近三年的年復合增長率達到33.2%。
截至2022年、2023年及2024年以及2025年上半年,首首創證券資產管理業務的在管規模分別為人民幣1073億元、人民幣1303億元、人民幣1439億元及人民幣1655億元,截至該日期公司分別擁有529項、630項、759項及842項資產管理類業務的資產管理計劃。
行業規模增長加速,募資擬拓展數智化轉型
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示,以收入計,中國證券行業市場規模在2020年至2024年間從人民幣4485億元增長至人民幣4512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0.1%。隨著股票發行註冊制的全面落地和金融科技解決方案的深度應用,預計到2029年將增長至人民幣5743億元,2024年至2029年的年復合增長率為4.9%。
2020年至2024年,中國證券公司的數量由138家增至150家,年復合增長率為2.1%。同時,證券公司的資產總額由人民幣8.9萬億元增長至人民幣12.9萬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9.8%。
股權架構上,首創證券控股股東為北京首都創業集團有限公司,國有背景深厚。2025年半年報顯示,公司持股比例5%以上的股東共有3家,均為國有法人。其中,北京首都創業集團有限公司持股56.77%,北京市基礎設施投資有限公司持股17.31%,北京能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持股8.31%。
對於本次港股IPO募資的用途,首創證券在申請材料中詳細列出了六個方面的規劃。主要方向包括資產管理類業務、投資類業務、投資銀行類業、財富管理類業務的發展。以及部分募資將用於IT和科技投資,推動數智化轉型,賦能業務條線。開展技術創新,與業務需求深度融合,不斷拓展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應用場景。
新時空聲明: 本內容為新時空原創內容,復制、轉載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本內容,須註明來源“新時空”或“NewTimeSpace”。新時空及授權的第三方信息提供者竭力確保數據準確可靠,但不保證數據絕對正確。本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交易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