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股 > 正文

年營收超10億元、前十數據中心能源管理服務商,豪特節能擬赴港IPO

新時空 · 2025/11/12 09:37 · 作者:严一鸣
近日,豪特節能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請書,由廣發證券與申萬宏源香港擔任聯席保薦人。

近日,豪特節能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 “豪特節能”)正式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請書,由廣發證券與申萬宏源香港擔任聯席保薦人。

據了解,豪特節能2016年曾在新三板掛牌,此後在2021年5月自願摘牌。

成立近20年,國內前十數據中心能源管理服務商

公開資料顯示,豪特節能成立於2006年,是壹家來能源管理解決方案提供商,專註數據中心細分賽道。主要通過“技術驅動+場景深耕”的戰略,提供能源管理解決方案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涵蓋咨詢服務、解決方案設計、設備選型及採購、項目集成及實施以及系統維護。

豪特節能的解決方案廣泛應用於數據中心(包括AI算力數據中心和邊緣數據中心)、智慧工業園區、智能工廠及多用途商業綜合體,覆蓋多個領域的廣泛場景。

具體來看,豪特節能其解決方案深度滲透數據中心能源管理的核心領域,包括暖通(HVAC)、弱電智能化及基礎設施動力環境監控、高可靠供配電及應急備用電源等,通過統壹的控制與集成系統實現高效協同。

目前形成了“核心賽道引領、多場景協同”的業務格局。此外,公司業務還延伸至溫度控制產品及ICT設備銷售,以及既有建築的節能技術改造,截至目前已成功完成200多個項目,另有七個項目在執行中。

在技術研發上,豪特節能還與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圍繞綠色能源與節能、減排與生態、智能監控與管理三大方向開展關鍵技術攻關,以太陽能、空氣能為核心的綠色能源解決方案具備顯著競爭優勢。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示,按2024年的收入計,豪特節能是中國第五大運營商中立型數據中心能源管理解決方案提供商及中國第九大數據中心能源管理解決方案提供商,所佔市場份額為3.8%。

年營收超10億元,前五大客戶佔比超90%

隨著互聯網公司在人工智能、雲計算及數字服務方面的持續大量投資佈局,豪特節能的經營業績增長顯著。

招股書顯示,2022年至2024年,豪特節能營收分別達到7.93億元、8.58億元、10.18億元,三年復合增長率為13.3%;期內凈利潤分別為3913.2萬元、7018.3萬元、7586.9萬元,復合年增長率高達39.2%。

2025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7.54億元,凈利潤5049.6萬元,繼續保持著快速增長。

具體來看,豪特節能的收入主要來自為項目提供數據中心能源管理解決方案。招股書顯示,2022年、2023年、2024年以及2025年上半年,主要項目的收入分別佔總收入的77.3%、76.7%、87.4%及90.1%,

而在主要項目中,2025年上半年,豪特節能來自前五大客戶的收入比重高達98.9%,數值與公司數據中心能源解決方案業務同期收入佔比壹致。2024年,公司來自前五大客戶的收入比重也有94.9%,客戶集中度非常明顯。

值得註意的是,豪特節能毛利率整體呈現出下滑趨勢。報告期內利率分別約為18.85%、14.93%、17.91%、11.88%。主因是公司為保持競爭力,主動下調設備銷售價格。

截至2025年上半年,豪特節能的貿易及其他應收款增至7.47億元,接近2025年上半年公司總收入。在應收賬款攀升之下,2025年上半年,豪特節能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7411.7萬元,同比下滑40.1%。

行業規模持續增長,募資擬用於智能制造及海外擴張

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示,數據中心能源管理解決方案的運營商中立細分市場壹直以快於運營商設施的速度擴張,主要受互聯網公司在人工智能、雲計算及數字服務方面的高投資驅動。

2020年至2024年,運營商中立型解決方案的市場規模從人民幣112億元增至人民幣257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23.1%。未來,市場有望保持強勁增長勢頭,到2029年達人民幣839億元。

以投資價值計算,中國數據中心能源管理的市場規模近年顯著擴大。

2020年至2024年間,從人民幣393億元增至人民幣752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17.6%。受更高價值液冷技術的出現及先進冷卻解決方案的採用率上升推動,熱管理細分市場的增長速度較供電細分市場更快。

展望未來,在數據中心容量持續擴張的驅動下,中國數據中心能源管理市場預計將保持強勁增長。總市場規模預計到2029年將達到人民幣1879億元,其中供電系統占人民幣1145億元,熱管理系統貢獻人民幣734億元。

招股書顯示,豪特節能在香港上市前的股東架構中,陳振明先生、李淩雲女士夫婦,通過直接及間接合計持股約53.82%,為控股股東。 

對於募資的用途,豪特節能在招股書中表示,預計將用於建立智能制造能力及產能;實現國際業務擴張及海外服務基礎設施發展;提升技術創新及開展產品開發計劃;有選擇地尋求供應鏈整合、戰略收購股權投資;用作營運資金及用於壹般公司用途,以支持公司的業務運營及增長。

新時空聲明: 本內容為新時空原創內容,復制、轉載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本內容,須註明來源“新時空”或“NewTimeSpace”。新時空及授權的第三方信息提供者竭力確保數據準確可靠,但不保證數據絕對正確。本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交易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