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澤景汽車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澤景電子”)遞交上市申請,擬香港主板上市,海天國際、中信證券為聯席保薦人。
據了解,這是繼其於2025年5月8日遞表失效後的再壹次申請。
專註HUD研發,國內市場份額佔比前二
公開資料顯示,澤景電子成立於2015年,專註於HUD研發,公司率先在中國市場推出自研HUD解決方案,通過創新解決方案,推動智能座艙視覺、人車交互系統由2D至3D、AR變革及市場滲透。
澤景電子的HUD平臺化解決方案,包括CyberLens、CyberVision、測試解決方案及其他創新業務解決方案。
其中,CyberLens為擋風玻璃HUD (W-HUD)解決方案,利用擋風玻璃投影技術,直接在駕駛員前方的擋風玻璃上顯示基本駕駛信息,如車速、導航方向、駕駛輔助警報和多媒體信息。
CyberVision為更先進的增強現實HUD (AR-HUD)解決方案,利用復雜的AR算法和光學成像,將虛擬信息透過擋風玻璃叠加到現實世界,創造出比CyberLens更沈浸、更直觀的駕駛體驗。
測試解決方案則是基於對汽車視覺、交互解決方案,向行業提供主要專註於HUD耦合測試的全套視覺應用檢測設備及服務,以驗證HUD解決方案與外部系統之間的協作功能的交互兼容性。
其他創新業務解決方案包括電子後視鏡系統、透明車窗顯示解決方案、實像懸浮顯示(RISD)解決方案等其他創新業務解決方案,主要推進探索創新智能座艙視覺、交互技術與應用。
截至2025年5月31日,澤景電子合共服務了18家汽車主機廠客戶,取得94個車型定點,涵蓋多元化且不斷增長的車型管道。
灼識咨詢數據顯示,按2024年銷量計算,澤景電子在中國HUD解決方案供貨商中排名第二,市場份額達16.2%。
前五大客戶佔比近90%,三年多累計虧損8.09億元
目前澤景電子收入主要來自銷售HUD解決方案、銷售測試解決方案及其他(為客戶供應研發服務、工具開發服務以及銷售若幹組件)。
招股書顯示,2022年至2024年以及2025年前5個月,澤景電子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14億元、5.49億元、5.78億元和2.62億元;期內凈虧損分別為2.56億元、1.75億元、1.38億元和2.4億元
具體來看,2022年至2024年期間營收復合年均增長率高達64.3%,累計虧損額達5.7億元。
算上2025年前五個月的虧損,累計虧損達到8.09億元。
HUD解決方案,包括CyberLens、CyberVision,是澤景電子收入的主要來源,2025年上半年來自HUD解決方案收入為2.43億元。從過往來看,HUD解決方案收入佔比也由2022年的80%增長至2023年的90%,最新佔比在93%左右。
截至2025年前五個月,公司的CyberLens已獲得76個車型定點項目,並已在65款車型上應用。在2024年全年及今年前五個月,分別售出了57.0萬套及24.1萬套,平均售價分別為837.1元及693.2元。
在單壹業務高度集中下,澤景電子來自五大客戶的收入占相關期間公司總收入的93%、93.8%、80.9%及89.4%,來自最大客戶的收入占同期公司總收入的47.6%、26.1%、23.2%及24.4%。
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澤景電子的研發費用分別為8340萬元、5450萬元、6210萬元、2520萬元,分別占同期總收入的39.0%、9.9%、10.7%、9.6%。經營活動現金凈額為-1.4億元、-1.25億元、2920萬元、2770萬元。
截至2025年5月31日,澤景科技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1.38億元。
估值近26億元,順為、吉利等知名機構參投
灼識咨詢資料顯示,按銷售量計,中國車載HUD解決方案的市場規模由2020年的100萬臺增至2024年的390萬臺,復合年均增長率達41.2%,預計2029年將增長至1270萬臺,2025年至2029年復合年均增長率為27.9%。
在全球市場中,W-HUD(擋風玻璃型擡頭顯示系統)仍是主流HUD解決方案,預計銷售量將由2024年的1070萬臺增長至2029年的2090萬臺。AR-HUD(增強現實擡頭顯示)將成為未來的增長動力,預計同期銷售量將從200萬臺增至760萬臺。
作為新興科技企業,澤景電子得到了眾多知名機構的支持。
招股書顯示,澤景電子成立至今共完成了8輪外部融資,估值也從Pre-A輪的6000萬元漲40倍至E輪的25.85億元。
據了解,其參與投資的機構也覆蓋了順為資本、吉利集團、壹汽投資、北汽產投、上汽集團、科大訊飛、長江投資等。
澤景電子此次赴港IPO,計劃將募資用於生產線擴展及自動化、智能化升級;提升研發及技術能力,以及升級現有解決方案及開發基於同源技術的新產品;與專註於光學成像、近眼顯示、可穿戴產品等其他相關領域的產業價值鏈參與者的潛在戰略合作,鞏固及提升我們的領先市場地位及技術能力;營運資金及壹般公司用途。
新時空聲明: 本內容為新時空原創內容,復制、轉載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本內容,須註明來源“新時空”或“NewTimeSpace”。新時空及授權的第三方信息提供者竭力確保數據準確可靠,但不保證數據絕對正確。本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交易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