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股 > 正文

国内第二大CXO服务商、手握近400个CXO项目,海纳医药拟赴港IPO

新时空 · 2025/11/13 09:43 · 作者:程泽宏
南京海纳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中金公司为其独家保荐人。据了解,海纳医药曾在2023年进行创业板IPO,后因保荐人主动“撤单”终止。

近日,南京海纳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纳医药”)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中金公司为其独家保荐人。

据了解,海纳医药曾在2023年进行创业板IPO,后因保荐人主动“撤单”终止。2025年6月成都先导(688222.SH)曾筹划收购海纳医药65%股权,最终因核心条款也未能达成一致。

两大业务模式,手握近400个CXO项目

公开资料显示,海纳医药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医药研发与制造一体化的企业,提供CXO服务(制药研发与生产外包服务),同时拥有专有产品管线,主要通过医药技术转让对该等管线进行商业化。

海纳医药目前运营着业界最为全面的CXO平台之一,业务涵盖药物发现、CMC、临床前和临床开发、注册和验证直至商业化生产的全链条环节。

公司提供涵盖药物研发及CMC、临床及生物等效性试验服务、注册申报及合同生产的端到端或模块化的CRO及CMO解决方案。截至2022年、2023年及2024年以及2025年上半年,海纳医药分别有242个、331个、383个及398个正在进行的CXO项目。

于往绩记录期间(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前六个月),海纳医药签订了67份药物技术转让协议,包括奥美拉唑碳酸氢钠干混悬剂(I)及(II)、左亚叶酸注射液以及双氯芬酸依泊胺贴等项目。

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于往绩记录期间及直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海纳医药于中国境内从事药物技术转移的CXO服务提供商中,按获批临床试验及上市许可总数排名第二,于同期提交的临床试验及上市许可申请总数方面亦排名第二。

业绩震荡明显,2025年上半年营利双降

凭借着“CXO+MAH”的业务模式,海纳医药年营收整体处于增长趋势。

招股书显示,在过去的2022年、2023年、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海纳医药的营业收入分别人民币2.65亿、4.10亿、4.25亿和1.78亿元,相应的净利润分别为5976.7万元、7301.5万元、5329.5万元和2208.4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海纳医药营收增长了3.65%,但净利润却下滑了27%。今年上半年,其营收和净利润出现“双降”,分别同比下滑16.97%和25.82%。

净利润下滑背后,海纳医药的毛利率从2022年的60.1%下滑至2024年的46%,2025年上半年回升至52.1%,未能阻止营利双下滑。

对于2025年上半年的营收变化,海纳医药在招股书中表示,主要由于上半年CRO服务所得收入减少4750万元,以及销售自有药品收入同比下滑45.8%等因素影响。

报告期内,海纳医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7655.2万元、1.13亿元、-3457万元和-4245.1万元。截至2025年上半年,海纳医药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6274万元。

行业规模持续增长,滨江、华泰等机构入股

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全球医药市场规模于2024年达到15,420亿美元,预计2029年及2034年将分别达到19579亿美元及25269亿美元,2024年至2034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5.1%。

在人口结构、政策及技术等驱动因素支撑下,中国医药市场预计将保持稳步增长。中国医药市场规模于2024年达到人民币16297亿元,预计2029年及2034年将分别达到人民币19854亿元及人民币28863亿元,2024年至2034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5.9%。

中国CRO服务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人民币522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87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13.9%,并预计在2024至2029年间以13.3%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在2029年将达到人民币1,638亿元。

招股书显示,IPO前,邹巧根博士直接持股34.31%,合计控制公司45.82%股权,为实际控制人。公司机构股东囊括滨江集团、华泰大健康、湖北高金、高科投资等。

其它股东杭州滨创持股为5.14%,华泰大健康一号持股为4.41%,林广茂持股为4.38%,中金传化持股为3.46%,众行远持股为2.92%,湖北高金、高科投资分别为2.28%等。

招股书显示,海纳医药此次港股IPO拟将募集资金用于资助研发活动、扩大产能并加强质量控制,以及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新时空声明: 本内容为新时空原创内容,复制、转载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本内容,须注明来源“新时空”或“NewTimeSpace”。新时空及授权的第三方信息提供者竭力确保数据准确可靠,但不保证数据绝对正确。本內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交易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