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7日,中国焊接机器人领域的领军企业成都卡诺普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书,国泰君安融资有限公司担任其独家保荐人。这家起源于大学生创业园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如今有望成为资本市场瞩目的“中国焊接机器人第一股”。
根据招股书披露的数据,卡诺普在中国焊接机器人市场占据领先地位。以2024年的收入计算,公司在所有中国焊接机器人制造商中排名第一,在关键焊接机器人细分领域(包括激光焊接及切割机器人)中的所有中国制造商中同样位列第一,同时在金属及机械加工行业机器人应用方面居于中国企业的领先地位。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进一步证实,卡诺普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焊接机器人出口商,在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中建立起中国同业中最强大的全球布局之一。
公司的财务数据呈现稳步增长态势。截至2022年、2023年及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以及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卡诺普分别录得收入人民币1.97亿元、2.22亿元、2.34亿元及1.56亿元。盈利表现则有所波动,2022年及2023年分别录得溢利为人民币2826.5万元及168.8万元,2024年录得亏损人民币1294.4万元,而2025年上半年则扭亏为盈,录得溢利人民币843.8万元。这一盈利转变的背后,公司毛利率持续改善,从2022年的27.5%稳步上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32.4%。
然而,细究其盈利质量,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激增184%的背后,政府补助高达846万元,占净利润比例达到100.7%。与此同时,公司资产负债率从2024年底的38%攀升至2025年6月底的49%,负债总额从1.88亿元增至3.05亿元,增幅62.7%。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从2024年底的1.11亿元激增至2.23亿元,半年内增长100.7%。
卡诺普的发展历程可追溯至2012年,当时五位具有计算机与自动化专业背景的“80后”在成都市成华区龙潭大学生创业园开启创业之路,创业园为他们提供了房租减免等政策支持。公司名称“卡诺普”来源于“China Robot Pioneer”,寓意着“做中国工业机器人先锋”的企业愿景。创业初期,团队从工业机器人的关键零部件——控制器入手,通过自主研发成功研发出初代控制器,并在创业当年申请了两项技术专利。到2018年,卡诺普的控制器已在国产工业机器人市场占据半壁江山,成为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
2017年,卡诺普面临重大战略转型抉择。经过深入市场调研,五位创始人决定从控制器生产商转型为整机制造商,这一决策被公司董事长李良军视为“二次创业”。公司瞄准中小企业市场需求,集中两年时间研发焊接机器人,以高于国家标准三倍的要求进行了100多个种类的整机试验。2018年底,卡诺普完成整机测试并推向市场,2019年即获得超过1000台整机订单,实现了从零部件供应商到整机制造商的成功转型。
技术创新是卡诺普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公司研发技术总监朱路生表示,通过持续研发,卡诺普机器人的空间绝对定位精度已达到0.2-0.6毫米,可以比肩国际水平,“相当于机器人的视觉识别可以达到一米以外快速穿针的能力”。截至目前,卡诺普已获得400余项有效知识产权,其中发明专利50多项,并全面掌握工业机器人电气核心技术,成为工业机器人5项国家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之一。
面对工业机器人行业的技术变革,卡诺普积极布局新兴领域。2025年8月,公司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发布了工业人形轮式机器人“灵烁”和AI复合机器人“灵迅”,这两款产品融合了具身智能、大模型与一体式高精度控制技术,成为卡诺普在工业智能领域的创新性成果。公司联合创始人、常务副总经理邓世海表示:“重复性的工作交给传统工业机器人,需要灵活识别、移动操作的任务交给‘灵迅’,需要对复杂情况作出判断处理的管理性事务交给‘灵烁’,这样可为工厂提供一整套生态解决方案。”
在全球化战略方面,卡诺普已实现产品远销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出口产值占总产值近三成。2024年,卡诺普在马来西亚成立了第一家海外子公司,在墨西哥、巴西及欧洲等地也实现了本地化布局。公司的国际销售负责人方玮华指出:“与同类型进口机器人相比,我们产品价格低40%左右,核心性能却能达到进口设备的90%以上。”这一高性价比优势使得卡诺普在海外市场脱颖而出。
然而,招股书数据也揭示了卡诺普在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的挑战。海外收入占比从2023年的19%骤降至2024年的10.5%。同时,公司客户与供应商集中度风险凸显,2025年上半年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19.3%,最大客户贡献4.7%收入,而金属加工行业收入占比长期超70%。供应链方面,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比40.7%,最大供应商(RV减速器)占比18.2%,核心部件如伺服电机、DSP芯片依赖单一外部供应商,其中DSP芯片采购自美国德州仪器,面临潜在的出口管制和地缘政治风险。
股权结构方面,卡诺普的控股股东包括李良军、朱路生、常州鸿志、谷菲、夏辉胜、曾兵及邓世海等七名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公司54.13%的注册资本。常州鸿志作为员工持股平台,由李良军和朱路生共同完全控制。2025年11月公司推出的股权激励计划允许管理层以零对价认购常州鸿志31.6%的股份单位。
从行业前景来看,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人民币315亿元扩大至2024年的人民币467亿元,期间复合年增长率达10.4%。随着下游应用场景及市场需求持续扩大,预计市场规模将从2025年的人民币527亿元增长至2029年的人民币93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15.3%。全球市场同样前景广阔,预计将从2025年的人民币1,129亿元增长至2029年的人民币1,81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2.6%。
细分领域方面,全球智能焊接机器人市场增长尤为强劲,从2020年的人民币2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人民币16亿元,期间实现71.8%的复合年增长率,预计到2029年规模将达到人民币80亿元,自2025年起复合年增长率为38.8%。协作机器人市场同样增长迅速,全球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人民币25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人民币75亿元,期间复合年增长率为32.0%,预计到2029年规模将达到人民币350亿元。
对于未来发展,卡诺普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致力于巩固在国内市场的领先地位,同时持续推进海外战略业务扩张,构建“双引擎驱动”的增长模式。公司计划进一步加强研发能力,丰富产品组合,扩大客户群及全球覆盖,并适时进行战略投资及收购。
作为特专科技企业在港上市的新样本,卡诺普能否凭借其在焊接机器人领域的专业优势和技术积累,成功登陆国际资本市场,实现“中国工业机器人先锋”的创业梦想,值得市场持续关注。
新时空声明: 本内容为新时空原创内容,复制、转载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本内容,须注明来源“新时空”或“NewTimeSpace”。新时空及授权的第三方信息提供者竭力确保数据准确可靠,但不保证数据绝对正确。本內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