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维健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维健医药”)正式向香港联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主板挂牌上市,华泰国际担任独家保荐人。
据招股书披露,维健医药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专注于肾脏及血液疾病治疗的综合性制药企业,拥有药物开发、生产及商业化全产业链能力。
根据灼识咨询数据,公司目前拥有6种肾脏药物,是中国制药企业中治疗肾脏疾病商业化原研药数量最多的企业。
维健医药已打造多元且差异化的产品组合,广泛覆盖肾脏与血液疾病领域,并延伸至呼吸系统及皮肤疾病等其他重大疾病领域。
截至2025年10月31日,公司的产品组合涵盖超过20种商业化药物及1种候选药物。
其中,产品组合包括公司作为协和麒麟中国收购事项的一部分获得的五种药物、四种在中国独家许可引进的药物及超过10种采用CSO模式销售及/或推广的第三方药物。
2024年9月完成的对协和麒麟中国的收购,成为公司发展历程中的关键里程碑。此次收购是中国制药企业首次成功收购跨国制药企业中国实体。
通过这次收购,维健医药获得了开发、生产及商业化五种原研药的独家权利,以及约43000平方米的生产设施与自主生产能力。
财务数据方面,维健医药近年业绩呈现稳步增长态势。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7.24亿元、8.87亿元和9.02亿元。
盈利状况持续改善,从2022年的亏损9280万元增至2024年的盈利857.3万元。2025年前六个月净利润进一步增长至2403.6万元。
毛利润方面,公司表现同样可圈可点。截至2022年、2023年及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的毛利分别为3.69亿元、5.03亿元和5.56亿元,毛利率分别为51.0%、56.6%和61.7%,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这一增长趋势延续到2025年上半年,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的毛利达到4.65亿元,毛利率为58.4%。
中国慢性肾脏病患病人数以复合年增长率0.4%从2020年的约1.212亿人增长至2024年的1.232亿人,预计将继续以0.4%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至2035年的1.294亿人。
与此相应,中国CKD药物市场近年来从2020年的人民币163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人民币25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1.3%。
随着更多新药的推出和患者治疗率不断提高,CKD药物市场预计将于2024年至2035年以11.4%的复合年增长率进一步增长,于2035年达到人民币825亿元。
同样,中国医药市场近年来也从2020年的人民币14584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人民币1733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4.4%,预计将于2024年至2035年以6.1%的复合年增长率进一步增长,于2035年达到人民币33185亿元。
经过多年发展,维健医药已建立起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截至2025年10月31日,公司的产品经销网络覆盖全国30多个省区市、300多个地级市。
公司的产品已进驻超过10000家医院及60000多家零售药店,并布局主流电商平台。
这一庞大的销售网络为公司产品的市场渗透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客户结构方面,公司客户主要包括医药产品经销商及寻求推广服务的医药公司。
2022年至2024年以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来自五大客户的合计收入分别占公司总收入的60.2%、54.8%、59.8%及61.1%。
维健医药2022-2024年研发投入分别为1727万元、1936万元和1186万元人民币,占收入比例不足2%。
公司目前管线中仅可沛维®1款候选药物处于III期临床试验中。可沛维®已成功完成III期临床试验,目前正在中国内地推进监管审批流程并向国家药监局提交新药申请。
招股书提示,若该试验失败或审批延迟,将直接影响公司未来增长。
相比之下,同样专注于肾病领域的云顶新耀,其核心产品耐赋康®在2024年5月获批上市后,仅7个月就实现销售收入3.53亿元。
维健医药在招股书中披露了多项风险因素。在2024年国家医保目录调整中,公司两款产品谈判降价幅度达30%-50%。
若未来更多产品被纳入集采,毛利率可能从2024年的61.7%进一步下滑。
招股书还显示,公司面临供应链集中风险。2025年上半年,公司82%采购额来自前五大供应商,最大供应商占比41.9%,存在单一来源断供风险。
与此同时,公司部分产品面临市场竞争加剧的压力。招股书指出,西那卡塞面临仿制药冲击,2024年市场份额已从2019年的35%降至19.7%。
而长效ESA(如耐斯宝)在中国内地渗透率不足5%,远低于全球50%水平,推广存在瓶颈。
维健医药所有主要产品均已在中国内地实现商业化,唯一候选药物可沛维®已提交新药申请。
在中国医药市场从2020年的人民币14584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人民币17339亿元的背景下,维健医药能否凭借其肾脏原研药产品组合,在资本市场获得青睐,仍有待市场检验。
新时空声明: 本内容为新时空原创内容,复制、转载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本内容,须注明来源“新时空”或“NewTimeSpace”。新时空及授权的第三方信息提供者竭力确保数据准确可靠,但不保证数据绝对正确。本內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